2021-12-30

新改變下 望香港能重新綻放活力

MWYO青年辦公室發表第十期《青年備註》

 

•    青年期望新一屆立法會能重視民生,解決房價高企問題

 

•    期待青年及地區事務局,望青年能獲更多資源

 

•    青年認為推動文化的政策有偏差,應關注市民能否有效參與

 

•    建議僱主提供清晰的晉升階梯,並建立良好的工作環境,以提升員工滿意度,留住人才

 

香港,2021年12月30日:轉眼間,2021年來到尾聲。過去幾個月裏,香港發生了不少改變;《2021年施政報告》為我們預示了新的政府部門和北部都會區,立法會選舉則產生了新一批的代議士。青年對這些新景象有何評價與期望?MWYO青年辦公室於11月19日至12月5日期間特意訪問了20位學生和在職青年,並記錄於今天(12月30日)出版的《青年備註》內。

 

望新一屆立法會儘快處理房屋問題

 

12月19日香港舉行了政府完善選舉制度後第一場立法會換屆選舉,可謂意義重大。對於新一屆的議員,青年有不同期望,但大多希望議員能夠關注民生議題。有在本地傳統學校就讀的中六學生希望新議員可以推動政府給予學校資源發展更多不同類型的活動,以提升其競爭力。另一位教育系大學生則關注新一屆立法會對國安教育的取態,期望各位議員能夠多關注教育界在推動國安教育時遇到的困難,與相關政府部門合作為教師提供更清晰的指引。

 

房價高企也是不少受訪者關心的議題;有大學生希望立法會議員能夠積極爭取通過讓樓價下降的措施,令青年有機會置業。另一位在職青年亦同意新一屆立法會應儘快處理房屋問題,他建議議員可參考新加坡的做法,要求政府執行更多政策以打壓樓價,並重新檢視公共房屋的入息上限,讓更多青年得以受惠。

 

關注北部都會區對青年有何幫助

 

談到本港的房屋問題,年輕人期望《施政報告》中提到將發展的北部都會區能提供更多住房。有受訪者希望這項規劃能提供更多年輕人負擔得起的屬於自己的一片小天地,減少他們在這方面的憂慮。另一位在職人士亦期望北部都會區能有助解決香港的住屋問題,但他強調新建房屋應以公共房屋為主,否則難以解決青年的置業問題。

 

同時,青年亦關注新發展區在其他方面的配套是否足夠,如:交通、就業機會、生態環境等。一位在元朗居住的青年指出現時當區已經非常擁擠,他擔心新規劃下區內人口大增,會讓交通設施不勝負荷,影響居民生活質素。另一位受訪者則憂慮北部都會區會如當初的天水圍新市鎮一樣,未能為住戶提供足夠的就業機會,令他們需花大量時間跨區上班。此外,他指出香港北部現時有不少農莊及保育地區,構成了一種以休閒寫意、親近大自然為主打的文化氛圍,若大肆發展當地或會令其喪失這特色。

 

樂見政府更重視青年事務 期待青年及地區事務局

 

除新一屆立法會外,新政府部門亦預期會誕生,不少受訪青年對行政長官在最新一份《施政報告》中建議成立的青年及地區事務局持審慎樂觀態度。有青年認為這反映了政府對青年發展的重視,並期望該政策局成立後有關青年政策的討論能夠被落實,而不再只停留在會議室內。一位中學生亦希望在新的行政架構下有更多資源能被分配到青年工作上。

 

另一位受訪者則希望政府能夠在地區層面上推行更多適合青年參與的活動,如足球比賽或文化展覽等,助年輕人了解地區議題,加強他們參與地區事務的能力。

 

大部分受訪青年都樂見政府更重視青年事務,但他們同時亦對這次重組能帶來多大改變有所保留。一位受訪者擔心即使成立青年及地區事務局,政府政策依舊未能從青年的角度出發,令年輕人得不到他們需要的幫助。一位大學生則建議當局可考慮定期進行問卷調查和舉辦論壇,了解青年對該局的工作的看法。

 

贊同推廣文化發展 但質疑文化體育及旅遊局成效

 

對於《施政報告》另一建議——成立文化體育及旅遊局,有受訪者認為香港作為一個不同文化薈萃的城市,成立政府部門專責推廣文化發展是一件好事。可是,有受訪青年擔心該部門須同時負責文化、體育和旅遊三個截然不同的領域,會分身不暇,事倍功半。此外,亦有大學生表示,新部門的不少職能與旅遊發展局、古物古蹟辦事處等現有機構重疊,如果未能理順它們之間的關係,難免會讓人有疊床架屋的感覺。

 

比起成立新的部門,部分青年更關注的是政府在這些範疇上的政策是否有效。一位在職青年便批評當局在推行文化交流上偏向以大興土木式的「門面功夫」為主,但卻忽略市民能否有效參與,培養自身對文化藝術的興趣。一位大學生以近期流行週末市集為例,指出現時坊間已有不少活動推動文化產業發展,認為新部門最大的任務應是支持這些民間行動,並對此投放更多的資源讓旅客得以看見,而不只是在博物館的收藏品上斥鉅資。

 

擔心移民造成人才流失

 

除了關心香港的發展外,青年的自身發展都需要關注。不少國家均發現疫情後辭職和轉換工作的人數急增,儘管香港並未有出現類似情況,但有青年留意到身邊不少朋友移民海外,擔心長久下去會造成人才流失。談起僱主應如何留住人才,一位受訪者認為可以提高員工待遇,如增加花紅或其他福利待遇。另外,亦有青年建議僱主提供清晰的晉升階梯,並建立良好的工作環境,以提升員工滿意度。

 

比起挽留人才,有在職青年認為僱主更應研究如何吸納新人。他指出在美國等地,不少公司都乘着這次離職潮推動改革,應對疫情為工作模式帶來的改變,增強機構日後對人才的吸引力。然而,香港似乎並沒有類似的趨勢,令他擔心本地企業的競爭力會受影響。

 

負責撰寫的MWYO青年辦公室研究員陳宇謙表示,在疫情的陰霾下,更多人渴望知道該怎樣保持身體健康,染病後儘快痊癒。而根據Google 2021的搜尋報告,今年全球在網上搜尋「How to heal」(如何治癒/修補)的次數是有紀錄以來最多,「在與青年的對話中,不難發現除了身體上的病痛,他們更希望修補的是與身邊人、與社會的關係。過去幾年香港經歷了前所未有的撕裂,紛擾過後,不少人都渴望能回歸平靜,重新出發,青年也不例外。希望新的立法會、新的政府部門、新的規劃發展等改變能夠為香港和年輕人帶來新的開始。」

 

 

《青年備註》網上版:https://bit.ly/MWYO_Dec21_YouthBeigeE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