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06

兩地落實恢復正常通關

MWYO青年辦公室發表《為通關後兩地青年工作做好準備建議書》

 

香港,2023年1月6日:政府剛宣布於1月8日與內地首階段通關,對於要往返兩地工作和探親的人來說是農曆新年前的喜訊,也表示距離復常之路並不遠矣,各界亦需要密鑼緊鼓作出準備。

 

經過了三年艱難的疫情,香港人的日常生活及經濟活動都大受影響,對於青年來說更減少了與內地接觸的機會。通關在即,各項針對中學和大專院校學生及在職青年,包括教育、實習、就業、交流、義工等項目也有望逐步重啟。這些項目可增加機會讓香港青年親身了解內地的讀書、工作和生活環境,提升普通話能力,並建立人脈網絡。同時,鼓勵內地青年來港探索各種機遇,有助擴充本地的人才庫。MWYO青年辦公室(下稱MWYO)藉此整理過去數年曾探討的問題及提出的意見,歸納十項建議,於今天(1月6日)發表《為通關後兩地青年工作做好準備建議書》予政府和推動青年發展的持份者參考,希望各方能儘快提供適切的支援配套,為通關後陸續恢復兩地青年工作做好準備。重點建議如下:

 

一)大專院校推行參與式交流計劃

 

疫情肆虐前,大專院校每年舉辦不少內地交流團,讓學生參觀內地景點和建築物,以及和當地青年交流。有研究機構曾在2019年發表針對教育局內地交流資助計劃的研究報告,歸納出值得所有舉辦團體思考的三點一)在規劃內容和行程層面,交流團的主題多年來欠更新,未能吸引學生重複參加;二)在執行層面,行程安排側重在「旅行團式」遊覽,這種淺薄的接觸會大大降低學生的學習體驗;三)在檢討層面,學生及老師沒有途徑反映意見,也未能參與設計過程,令交流團未能完全符合用家需要。內地交流團質素參差,不但令學生參與度下降,在團內產生的負面印象甚至可能影響他們對內地的觀感。而「參與式預算」的概念能幫助大專院校在舉辦內地交流團時回應以上問題。廣義上它是一個讓公民直接或間接參與公共資源分配決策的機制或過程,一般應用於社區和民生事項,在執行上大致分五個階段:一)理解預算項目和議題;二)提案;三)審議方案;四)投票決定方案的執行優次;五)監察有關方案的落實。

 

我們建議大專院校在推動內地交流團時,將「參與式預算」的概念融入設計過程,包括設立機制讓學生提出有關交流團的意見,甚至讓他們參與行程設計的過程。例如學生可以就目的/目標、主題、城市、景點、交流活動和模式等提出建議甚至規劃行程。其後由負責導師按提議活動的可行性、安全性、學習意義等,整理和確定行程。校方應制訂完善的意見回饋和評核機制,例如設計前後問卷了解交流團是否有效達到目的/目標?當交流團更切合學生的興趣和期望,加上其參與度增加,會否增加他們的學習動機和效能、投入感和滿足感?以至加深對中華文化和內地發展的認識,甚至改善對內地風土人情的觀感?從公共政策層面,完善的成效評估機制能了解學生對交流團的看法,讓政府和大專院校往後推動相關政策或計劃時作參考。

 

二)讓青年以「個人遊」形式到訪內地

 

不少青年透過深度訪談向MWYO指參加過由各團體舉辦的內地交流活動只是走馬看花,不期望能藉此加深對內地的了解。他們希望活動更着重人文交流部分,增加機會給兩地青年交流,互相學習和建立感情。事實上,青年喜歡「個人遊」形式到訪內地,這種模式往往讓人留下更深刻體會。當局可推行活動或資助青年到內地城市體驗及交流,藉此欣賞祖國的錦繡河山和文化底蘊,以及與當地青年建立人脈網絡。

 

鑑於內地的鐵路網絡發達,我們建議政府可與國家部門協作推出「青春高鐵線」優惠套票,讓學生(例如18歲或以上的香港永久性居民全日制學生),在暑假及冬季長假期,以優惠價錢購買套票乘搭高鐵。可先以城市點對點的方式開始,例如香港來回上海,再逐步增加覆蓋城市。此外,當局亦可推出「文青通」,資助青年觀賞內地(特別是大灣區)的傳統和流行文化藝術作品,如音樂、戲劇、體育等,以及購買表演場地和博物館的通行証。同時,由政府舉辦及擴大現時「M品牌制度及支援計劃」的覆蓋範圍,資助不同形式環遊大灣區各城市的活動(例如單車、馬拉松及渡海泳等)。青年除了成為選手,也可以義工的身份參與比賽活動,包括2025年舉辦的全國運動會。

 

三)鼓勵大專院校學生和在職青年參與內地義務工作

 

不少港人樂於到內地參與義務工作(下稱義工),例如到偏遠地區義教,又或探訪當地的孤兒院。兩地政府可於通關後合辦針對大專院校學生和在職青年的義工項目。舉例說,大專院校學生和在職青年可參與跨城市體育文化活動(包括籌備全國運動會)的義工項目,以及主題性義工交流團(例如兩地院校相同學系、行業協會和專業團體合辦)。

 

至於如何鼓勵和支援青年北上當義工,香港政府和內地各省市政府可商討怎樣合力提供以下配套措施:

 

  • 組織義工機遇和平台:一)當局可與一些在內地有廣泛人脈網絡和舉辦交流計劃經驗的青年團體,聯繫和認可更多內地服務機構,例如在廣州的粵港澳大灣區志願服務工作聯盟下之機構;並物色較受青年歡迎的短期和多元化的義工活動;二)兩地政府合作舉行更多跨城市體育文化活動(包括全國運動會),並招募兩地青年一起做義工;三)協調兩地院校、行業協會和專業團體合辦主題性義工交流團(例如金融、法律、資訊科技、航天等較受青年歡迎的科目/行業)。
     
  • 提供資助、培訓和誘因:一)為青年提供資助(包括生活津貼、交通津貼,以及醫療、旅遊和第三者保險);二)為參與不同義工活動的青年提供培訓(包括普通話溝通能力和統籌活動能力);三)協調大專院校將有關活動計算在學分當中。
     
  • 整合和宣傳資料:一)將所有相關義工活動上載新設立的一站式青年資訊手機應用程式,甚至讓青年可按活動的時間、類別、對象和機構尋找機會,並提供簡易的網上報名方法和配對服務;二)以上的大型義工項目必須透過青年較常瀏覽的社交媒體宣傳。

 

除此之外,MWYO亦建議加強「姊妹學校計劃」支援和共建元素、提升內地升學和實習計劃的資助和認可、開拓自資院校非本地學生來源、系統性評估並優化「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全面檢視政府資助交流計劃、為青年提供內地就業資訊和平台及加設「香港青年大灣區內地城市工作假期計劃」。詳情可參考建議書。

 

MWYO青年辦公室營運總監葉維昌表示:「總的來說,兩地青年活動應多從青年角度出發,以比較軟性、較受他們歡迎的形式推行,從而鼓勵更多青年參與相關計劃,提升他們對內地和當地青年的印象,也可讓部分學生預早考慮內地(特別是大灣區)的生涯規劃發展。」

 

 

報告網上版:https://bit.ly/MWYO_Jan23_ReopeningOfBor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