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01

奧運熱潮為香港 注入新動力

MWYO青年辦公室發表第九期《青年備註》

 

•    奧運重燃青年對運動熱情,香港奧運代表隊教練望有關部門能向體育界投放更多的資源,增加社會各界對本地運動員的關注度
 

•    青年認為DSE制度下教育偏向「填鴨式」,要求學生背誦大量知識和追求高分,加劇學生壓力
 

•    在職青年則指職場上不少人將加班和升職扯上關係,贊成引入最高工時或標準工時制度

 

香港,2021年11月1日:2021年8月,東京奧運終於在延期一年後成功舉行,這項盛事在香港掀起一股熱潮,香港奧運代表隊亦以1金2銀3銅創下了歷來最佳成績。而9月則是開學季,不少學校為了確保師生在疫情下能夠安全上學都引入了防疫措施。MWYO青辦公室於9月15至29日期間特意訪問了20位學生和在職青年,了解奧運和校園防疫等議題對他們的影響,並特意邀請了一位香港奧運代表隊教練回應年輕人的看法,記錄於今天(11月1日)出版的《青年備註》內。

 

奧運 - - 重新團結的契機

 

受惠於政府斥資購入2020東京奧運香港地區的轉播權,今屆奧運會出現了「五台聯播」的景象,讓市民能夠觀看更多賽事。大部分受訪青年都有關注今屆奧運,有的甚至回家後基本上除了奧運賽事不會觀看其他電視節目。與以往幾屆相比,不少青年都表示這次奧運整個社會的氣氛相對雀躍。有中學生認為這是因為經歷了過去幾年的社會動盪,大家都希望有一個能夠重新團結社會的契機,而香港奧運代表隊充當了這個角色,不同立場陣營的市民都希望港隊運動員能夠奪得獎牌。

 

而受這場四年一度的體壇盛事影響,不少受訪者都說自己近期運動的次數有所上升。一位受訪者說留意到張家朗在花劍項目為香港奪得奧運第二金後,不少人都希望嘗試這項運動,而他則對這屆奧運新增的運動攀登更感興趣,認為這種不需要和別人競爭的個人運動更適合自己。縱然奧運燃起了港人對運動的熱情,青年都認為難以持續。一位大學生相信熱潮短時間内會讓更多人嘗試不同運動,但除非他們本身對運動已有一定興趣,否則將難以為繼。另一位在職青年則指今次港隊奪得佳績的項目中如劍擊等在香港的場地和配套有限,即使不少人有興趣接觸也未必有這個機會。

 

發揮所長 不同領域為港爭光

 

對於青年在觀看奧運後重燃對運動的熱情,受訪的香港奧運代表隊教練認為這是一個好現象。他認為每個人都應該有一個運動愛好,讓自己的生活「不會hea(懶散)」,並有助發洩精力和宣洩情緒。他更希望各個運動總會增加免費體驗班,讓更多年輕人培養自己對運動的興趣。而下屆全國運動會將由香港、澳門和廣東省三地合辦,他希望這能夠延續市民對運動的熱情,冀有關部門向體育界投放更多的資源,為港隊聘請頂級的教練,增加社會各界對本地運動員的關注度。

 

他認為各項運動的總會可考慮在推廣上作出優化,為有志成為專業運動員的學生提供更清晰的指引。他寄語年輕人多嘗試不同運動,找尋自己的強項和愛好,不要一開始就想着當職業運動員。若果在體育上沒有天賦,青年也可以發揮自己其他方面的長處,在不同領域為港爭光。

 

學童減負須改「贏在起跑線」觀念

 

來到9月的開學季,一眾莘莘學子又要忙於學習、做功課、上補習班等。為了幫助學生減輕負擔,近月內地政府接連推出如禁止校外補習班、取消小一、二年級的筆試等措施。不少受訪者亦認同香港學童有減負的必要;一位大學生便指出在DSE制度下教育偏向「填鴨式」為主,要求學生背誦大量知識和追求高分,加劇了他們的壓力。另一位在學青年亦說不少學生在課時外還需要上不同的補習班和興趣班,根本沒有休息的時間。不過當被問到應否仿效國內實行「雙減」(減少作業和校外補習)時,大部分受訪者均指在香港難以透過此類辦法為青年減負。正如一位學生指出,現時家長大多懷着催谷的心態希望子女贏在起跑線,如果這種風氣不改,有關部門的任何減負措施的作用也十分有限。要改變這種觀念,有青年建議校方可鼓勵學生參與更多課外活動,讓他們明白不是只有讀書這一條路。另一位學生也認為學校應幫助學生培養更多學習以外的興趣,並提出政府可以考慮舉辦更多暑假交流團,令年輕人可以增廣見聞。

 

除了學習壓力,近期內地亦宣布限制未成年人打電子遊戲的時間,以保護他們的身心健康。一位大學生認為學生的自制能力較差,容易在不知不覺間沉迷電子遊戲,因此認為香港可考慮引入類似政策。但他笑言只能在週末及假日每天玩一個小時電子遊戲有點嚴苛,起碼每天兩小時才算比較合理。不過,也有受訪者不贊同政府透過立法規管的強硬方式插手青年打電子遊戲的習慣,認為當局應給予年輕人自由分配空閒時間的權利。

 

消除過度加班文化 告別「996」

 

「你有壓力,我有壓力」,學生有壓力,上班族也有壓力。近年內地習慣以「996」(早上9時上班,晚上9時下班,一星期工作6天)來形容當地的加班工作文化。縱然「996」一詞在香港未算普及,但加班文化也與內地不遑多讓。以一位廣告業工作者為例,他平日工作從早上9時開始,忙的時候可能要到凌晨才下班,甚至連週末也要花幾個小時完成工作。另一位受訪在職青年則指職場上不少人將加班和升職扯上關係,認為超時工作有助博得上司的賞識。

 

面對這種情況,有青年認為可訂立最高工時,從根本消除加班文化。另一位受訪者亦贊成引入最高工時或標準工時的制度,並提議對不遵循相關規條的僱主罰款。一位在職青年則希望政府能夠帶頭減少工作時數,甚至引入四天工作週,吸引更多企業仿效。大部分受訪者均認為有關部門就工作時間訂立清晰指引將有助緩解加班的風氣,但也有不少擔心隨着在家工作越來越普及,僱主會要求員工把未完成的工作帶回家,變成一種「隱形加班」。

 

冀正能量能延續

 

當談起奧運時,不少青年均提到了「社會凝聚力」這個概念。負責撰寫的MWYO青年辦公室研究員陳宇謙表示,「在青年眼中,奧運熱潮代表的是一種罕見的團結,讓不同背景的人全心全意為一群人打氣。在過去幾年間社會嚴重撕裂的襯托下,這樣的和諧更顯珍貴,過去一段時間社會上的各種變化已令不少人身心俱疲,他們亟待能有一個重新開始的契機,而這次奧運讓他們看到了一絲香港人可以再次團結的曙光。因此很多年輕人也希望這股正能量能夠延續下去,為香港注入新的動力,走出低谷。9月對學生來說象徵着新開始,今年9月,但願能夠重新出發的不只是莘莘學子,還有這個社會。」

 

 

報告網上版:https://bit.ly/MWYO_Oct21_YouthBeigeEp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