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21

《2022-23 財政預算案》公眾諮詢──意見書

青年總體健康向上 有助塑造香港未來

 

儘管香港仍然面對反覆的疫情,但過去兩年經過政府及社會各界的努力,本港的政治和社會環境漸趨穩定。再者,在新選舉制度下的首場立法會選舉成功完成,青年站在這新景象的開端,也須裝備自己,迎接未來。MWYO青年辦公室(下稱MWYO)一直關注青年各方面發展,我們認為政府可在就業、教育及社區參與方面增加支援,以協助青年總體健康地發展,才能推動青年個人及香港走向更美好的將來。以下涉及財政撥款的建議,詳情可見於MWYO發表的有關報告。

 


就業方面

 

建議一:「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延續兩年及認清定位

 

背景:

MWYO就「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下稱「計劃」)進行追蹤性研究,首階段研究結果發現「計劃」能達到僱主及青年的期望。雖然實際成效仍有待收集更多數據,但仍然值得延續「計劃」,並以三年為期作成效評估。另外,我們認為「計劃」現有的政策目標並不清晰,因此在延續這「計劃」時,必須訂定更明確的政策目標和定位,從而增加「計劃」的可行性和貢獻,達致最大效益。

 

措施:

我們建議政府撥款延續「計劃」兩年,並進行追蹤性成效評估。政府待完成評估後,可將「計劃」再優化和恆常化或終止推行。如要吸引更多具質素的青年參加「計劃」,可把現「計劃」升級為「大灣區就業人才計劃」,補貼額度可考慮提高,令到薪金水平更具吸引力。這可參考創新及科技基金下的研究人才計劃,在該計劃下,政府的資助上限是每名持有學士學位研究人才為18,000元、持有碩士學位研究人才為21,000元,以及持有博士學位研究人才為32,000元,聘用期最長為36個月。政府可按學歷提升「計劃」的補貼額度,而僱主只須同樣給予8,000元薪金。此外,在硏究過程中,不少中小企僱主反映「計劃」涉及多方面的行政和額外 支出,我們建議為鼓勵更多中小企參與「計劃」,政府可就中小企聘任每名僱員提供額外每年50,000元資助;僱主只須提供僱員工作及支出證明,則可每半年向政府報銷。這項中小企僱主額外資助的精神是一項「致謝」性質(a token of appreciation),並不能完全補償僱主的額外支出;如有僱主不需要這項資助,則不用提出申請。

 

詳見《「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追蹤性成效評估研究》:http://bit.ly/MWYO_Jan22_GCC

 

建議二:加強大灣區各城市的人才循環

 

背景:

無論是上述就業計劃的參與者還是其他在大灣區發展的青年,如果他們在當地生活了一段時間後打算回流香港,當局可協助他們尋找香港職位,並維持與建立在內地城市的人際網絡,以及增加在香港及內地城市工作及生活的各項支援,提升有大灣區工作經驗回流香港的青年成為帶領其他欠內地經驗青年的導師或領袖。

 

措施:

相關部門如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辦公室及勞工處可增撥資源建立人才資料庫、優質企業名單和就業網頁,並提供職位配對平台和招聘博覽,為由大灣區回流香港的青年建立職場人際網絡,也讓香港企業更認識大灣區就業市場。當局也可為年紀較輕及工作經驗較少的回流青年成立由多界別專業人士組成的「回流青年職涯支援小組」,為他們提供各專業範疇意見、職涯規劃及輔導服務;促進他們和其他回流青年、大灣區和本地僱主的交流;將他們培訓為導師,指導準備前往大灣區或回流的青年。

 

詳見《香港青年大灣區就業觀點研究報告》:http://bit.ly/MWYO_Nov21_GBA

 

建議三:促進大灣區青年活動多元化

 

背景:

MWYO分別於2019年及2021年進行了香港青年往大灣區就業的意見調查,兩年的研究結果均顯示對內地的觀念是主要影響因素之一。有見及此,政府須提供更多機會和途徑給青年認識大灣區,親身體驗當地環境及文化,從而對大灣區有另一番體會。此舉有助增加青年往大灣區就業的興趣,並制定配合大灣區發展的個人計劃。

 

措施:

我們建議可從旅遊、運動、藝術等較為悠閒的角度出發,以增加青年對大灣區的認識。現時,中國高速鐵路(下稱高鐵)可到達大部分大灣區地方,為鼓勵青年認識祖國,加強國民身份認同,政府可與國家部門協作,資助香港青年以個人形式遊覽大灣區,以減輕其車費及住宿等費用,金額可以是每年上限2,000元,或是以一個優惠價錢(如100元)購買高鐵車票,優惠價錢以外的費用由政府全數承擔。透過高鐵完善網絡,青年將可遨遊大灣區以至內地各地方,欣賞祖國的錦繡河山和豐厚的文化底蘊。希望有更多青年在政府多方面的支援下,增加對大灣區就業市場和生活環境的了解,幫助其事業能更上一層樓。除此之外,政府可聯同各大灣區內地城市的單位舉辦以不同形式環遊大灣區的活動,例如單車、馬拉松及渡海泳等,並推出「文青通」,由政府資助香港青年觀賞當地文化藝術表演節目,以及購買表演場地和博物館的通行証,促進大灣區體育文化及交流。

 

詳見《香港青年大灣區就業觀點研究報告》:http://bit.ly/MWYO_Nov21_GBA

 

建議四:資助企業開設實習職位

 

背景:

鑑於近期疫情依然反覆,本港就業市場仍存在很多變數。對於競爭力相對較低的剛畢業青年,他們需有更多機會累積工作經驗。我們建議政府鼓勵企業開設更多實習職位,吸納年輕人才,為它們擴充人才庫,在經濟好轉時聘為全職員工。同時,畢業生可透過實習,累積相關行業的知識和經驗,長遠增強就業能力。

 

措施:

政府應參考勞工處2009年推出的「大學畢業生實習計劃」,資助企業開設4,000個短期實習職位,為近期畢業的學生提供就業機會。為回應不同教育程度青年的就業困難,政府應讓高中、文憑、副學位和學士學位畢業生參與,而非只限於學士學位畢業生。同時,為吸引企業參與計劃、以合理的薪金聘請實習生,以及減輕企業在培訓上的經濟負擔,政府應將原本每月2,000元的「培訓津貼」金額提升至5,000元。此外,為確保實習生參與實習期間有充實的學習機會,政府應要求參與的公司或機構詳細設計實習崗位的工作和學習目標。

 

詳見《「MWYO企業實習計劃」研究報告:中學實習計劃的重要性及發展建議》:http://bit.ly/MWYO_Dec20_Internship

 


教育方面

 

建議五:為學校提供更多性教育經費

 

背景:

根據MWYO在2021年進行的中學性教育研究,發現普遍中學生的性知識貧乏,但現時中學的性教育出現不少問題,包括學校普遍對學生較想學習的課題教學不足、教學模式和成效未如學生期望、高中生學習性知識和兩性關係資訊的渠道不可靠等。在檢視過中學的性教育現況和了解學生對中學性教育的看法和期望後,我們建議要為學生提供更全面的性教育。不過,現時教育局並沒有專為性教育而設的經費,理論上學校可透過「優質教育基金」(下稱基金)申請資助,但2015年後已沒有任何與性教育相關的計劃獲得資助,而基金優先考慮的七個主題並不包括性教育,或影響了學校透過基金申請性教育經費的意欲。當局也應該從整合和增加與性教育相關的經驗交流平台和教學資源着手提升教師的教學質素。

 

措施:

我們建議當局可考慮基金由明年開始把性教育相關題目納入新增優先考慮主題之一,以鼓勵更多學校申請經費加強性教育課程,並將已完成的計劃上載於優質教育基金網上資源中心,供其他學校參考。長遠來說,當局應設立專為性教育而設的經費或資助計劃。此外,我們建議教育局和衞生署與香港教育城、家計會、平機會及其他性教育機構合作,定期舉辦與性教育相關的研討會,以及整理和增加教育城現有的教學資源,包括:一、在教學資源庫的「學習領域」下增設性教育主題;二、提供更多不同課題的教材,包括具爭議性的課題;三、逐步提供不同語言的教材。

 

詳見《兩性關係及性教育調查研究報告》:https://bit.ly/MWYO_Dec21_SexEducation

 

建議六:成立「教育科技創新基金」 帶動教育技術發展

 

背景:

香港教育城一直主要以eREAP計劃從海外引入教育科技資源。然而,2018年的審計署報告顯示,兩成學校在首年參與計劃後退出,認為資源未能切合所需。另外,MWYO與數碼港和科學園的代表進行訪問,發現單是在兩個園區的教育科技企業已有150間,但教育科技的銷售流程和概念認證期長,對投資者的吸引力有限。可見,不論是海外或本地的技術,均未能適切和持續為本地學校提供具質素的教育科技產品,影響校內教育科技的質素。

 

措施:

政府應牽頭發展本地教育科技市場,以5,000萬成立「教育科技創新基金」,帶動特定教育科技範疇技術的發展和創新。有關建議參考英國政府在2019年所成立的基金,向20家企業提供每家最多10萬英鎊資助,以發展適合當地學校的技術。

 

詳見《教育科技改革策略:界定推動方向 深化跨界合作》:http://bit.ly/MWYO_Feb21_EducationTechnology

 


地區參與方面

 

建議七:預留資源在地區推行參與式預算

 

背景:

近年青年積極參與公共事務,關注焦點有地區化的跡象。不少青年選擇以務實態度深耕社區,積極聆聽街坊需要,把一些備受忽視的民生議題帶回社會討論,以及透過區議會作推動。他們在各區成立關注組、社區報和社交媒體平台,為區內衞生、交通等事務提出建議,同時分享區內資訊,致力凝聚社區互助精神。面對龐大的青年參與潛能,如何及早將這股能量轉化成有利於社區發展的推動力,將會是維持有效管治和修補社會裂痕的關鍵。

 

措施:

為增加有效的制度化參與渠道,以及讓青年有機會與體制重建關係,當局可預留資源在地區試行參與式預算。就着當區某項民生議題(如公共衞生、社區設施、公共空間等),預留款項,讓當區居民(尤其是青年)參與討論及提案,並進行居民意見調查決定如何運用該款項於社區發展上,最終由相關政府部門和區議會執行居民的提案。整個過程可邀請有經驗的非政府組織或智庫提供意見及參與推行。

 

詳見《讓青年有效參與公共事務從地區開始》:http://bit.ly/MWYO_Jan21_YouthParticipation

 


結語

 

儘管2022年香港政治上有新的景象,青年參與地區事務還是困難重重;而面對疫情反覆、受國際和內地經濟環境影響,青年在就業和教育方面仍然面對各種挑戰。就此,我們期望政府能夠就青年的需求和困境,推動針對性和創新的措施、給予足夠的財政支援,為青年營造良好的生活環境、開拓更多的機遇,讓他們可以無後顧之憂地盡情發揮所長,對香港長遠的發展亦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