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28

不再旁觀 --- 從旁觀者角度看中學欺凌問題

MWYO青年辦公室發表有關欺凌的研究報告

 

 

  • 學生大多認為欺凌的成因複雜,貿然介入只會令事情更糟。但部分受訪學生卻會為未能幫助受害者而感到自責,繼而出現內疚、焦慮等負面情緒

 

  • 不少受訪學生均表示,學校提供關於欺凌的相關資訊不足,老師亦不懂得如何處理欺凌

 

  • 建議設立「朋輩支援小組」,在接受培訓後,這批學生將在校園內擔當同伴支持者 (peer supporter) 的角色以化解衝突,並為受害者提供情緒輔導

 

  • 建議教授學生基礎心理輔導及衝突調解技巧,冀能緩解同學之間的矛盾,給予受害者精神支持

 

  • 建議學校訂立清晰的欺凌處理機制,列明該如何舉報、專責處理的教職員及校方往後跟進程序等資訊

 

被欺凌,一次也嫌多,但偏偏禁之不絕。數據顯示,香港過去一年有近25%中學生經常或有時擔心會被欺凌。教育局的調查亦指出,2020/21學年的網絡欺凌個案創有紀錄以來新高。

坊間有不少針對欺凌者與受害者的研究及討論,但往往忽略欺凌事件中旁觀者的角色。在校園內,最常遇見欺凌事件並能及時向受害者提供支援的,往往是在旁圍觀的學生。外國早有文獻指出,旁觀者若能在遇見欺凌時提供援助將有效減少校園欺凌行為、增加學生的安全感。

如何令旁觀學生在遇到欺凌時,及時向受害者伸出援手,或是減少校園欺凌的關鍵因素之一。可是,不少旁觀者卻誤以為「多事的人會被報復」,並擔心會成為下一個受害者,因此未必願意介入欺凌事件。為進一步了解中學生遇見欺凌事件時的反應和顧慮,MWYO青年辦公室(下稱MWYO)於今天(2023年6月28日)發表《「欺『零』何時」從旁觀者角度看中學欺凌問題》研究報告,冀找出現時預防校園欺凌的政策不足,及提出改善建議。

 

MWYO持續關注欺凌問題

MWYO於去年舉辦「欺『零』何時」作品徵集活動,希望學生以旁觀者角度,分享對欺凌的看法。我們最終收到近150份作品,其後邀請當中26位中學生參與焦點小組訪談,了解他們目擊校園欺凌時的反應及顧慮。此外,我們亦邀請了一些老師和社工接受深入訪談,了解現時學校處理校園欺凌的方式。是次研究,我們將由四個層面(個人、朋輩、學校、社會)探討中學生面對欺凌的想法。

 

個人層面 --- 學生認為欺凌成因複雜,貿然介入只會令事情更糟

受訪學生一致認為,欺凌是一種錯誤的行為,並同意當遇到欺凌時自己有責任向受害者提供協助。不少受訪者相信欺凌者是想透過這類行為「立威」,籍欺負同學以强化自己在班上的地位。他們亦指出,若同學說話方式太過傲慢(「串」),或是太喜歡炫耀自己,也會增加被欺凌的機率。然而,欺凌的成因複雜,衝突背後往往隱藏着大量不為人知的恩怨情仇,學生擔心貿然介入只會令事情更糟。

 

旁觀的學生與欺凌者及受害者的關係亦會影響他們遇到欺凌後的反應。當遇到不熟悉的人被欺凌時,他們一般會對是否介入衝突有猶豫,更傾向甚麼也不做;若旁觀者與受害者的關係較好,他們制止欺凌的意願亦相對較高。儘管學生認為旁觀欺凌時應該挺身而出,但在大部分受訪學生眼中,這意味着需要與欺凌者正面衝突,因此並不是任何人也可充當「和事佬」。研究亦發現,部分受訪學生會為未能幫助受害者而感到自責,繼而出現內疚、焦慮等負面情緒。他們也擔心自己會成為下一個受害者,並因此感到不安。

 

朋輩層面 --- 欺凌者的社交地位影響旁觀者協助意願

在校園欺凌中,欺凌者往往與其朋友一起欺負別人,令受害者難以反抗,亦令旁觀者不敢輕易插手。當欺凌者的社交地位高於旁觀者,旁觀者會因為擔心招徠報復而不敢制止欺凌。此外,多人欺負一人的情況亦令旁觀者傾向使用較柔和的方式淡化衝突,避免與欺凌者們產生正面衝突。

 

學校層面 --- 欺凌相關資訊不足,老師不懂處理欺凌,社工作用亦有限

不少受訪學生均表示校方會定期舉辦講座分享與欺凌相關的資訊,但內容大多圍繞一些基本信息,較少提及旁觀者的角色,亦鮮有教授實用的調解技巧。

部分受訪學生也指出老師缺乏與欺凌相關的訓練,以致在收到舉報後不知道該如何處理。在一些極端的情況中,老師甚至會指責向其舉報欺凌的學生多管閒事。這些不理想的處理手法,很容易讓學生覺得校方並不重視欺凌問題,降低他們求助的意願。同時,不少受訪者均表示駐校社工缺乏處理欺凌事件的權力,學生大多視社工為輔助角色,主要作用是向受害者提供心理支援。

 

社會層面 ---  面對網絡欺凌旁觀者很難伸出援手

與其他欺凌模式相比,網絡欺凌傳播速度快,造成的影響更大,但受訪學生普遍認為面對網絡欺凌旁觀者很難伸出援手。

這是因為在遇見網絡欺凌時,學生欠缺有效的方式幫助受害者。他們均認為只有警方才有足夠的能力找出網絡欺凌的始作俑者,但若他們報案就需要接受警方的盤問,並很大機會牽涉家長,學生往往會覺得麻煩,因此有所抗拒。

 

為了改善旁觀者的心態,讓他們能夠及時制止欺凌,營造安全的校園環境,MWYO提出八項針對性的建議,重點如下:

 

1設立「朋輩支援小組」

MWYO建議學校設立「朋輩支援小組」,於班上挑選代表,並由社工或心理學家教授基本的情緒輔導及處理人際衝突技巧。在接受培訓後,這批學生將在校園內擔當同伴支持者 (peer supporter) 的角色,在遇到欺凌事件時主動化解雙方的衝突,並為受害者提供情緒輔導。他們亦能發揮領導者的作用,帶動班上其他學生對欺凌的認識和重視。

 

2)教授學生基礎心理輔導及衝突調解技巧

不少學生在焦點訪談中反映,現時學校安排、與欺凌相關的講座大多只是重複一些基本資訊,並未能提升他們應對欺凌的能力。因此MWYO建議,校方可考慮更好地利用這些時間,為學生提供培訓,幫助他們掌握基礎的心理輔導及衝突調解技巧,讓他們有信心在遇到欺凌時能夠作出正確的行動,緩解同學間的矛盾,並給予被欺凌者精神上的支持。

 

3)加強教育局資源套內與旁觀者相關的內容

教育局在其網站上提供了一系列與欺凌相關的資源套以供學校參考,然而,有關內容往往聚焦於受害者及欺凌者身上,鮮有提及如何協助旁觀者在欺凌中擔任更積極的角色。

有見及此,我們建議教育局更新《和諧校園齊創建》資源套,加入更多與旁觀者相關的內容,讓學生懂得在遇到欺凌時可以使用甚麼方法緩解衝突,或在事後可如何給予被欺凌者適當的心理輔導。

 

4)學校訂立清晰的欺凌處理機制給予旁觀者更多支援

現時不少學校均沒有公開其處理欺凌程序,令學生即使遇見欺凌也不知如何求助。我們建議學校按照其辦學宗旨及學生的需要訂立清晰的欺凌處理機制,並將其公開予學生、家長及其他持份者查閱。機制應列明學生在遇見欺凌後可如何向校方反映、由哪些教職員專責處理、發生欺凌事件後校方將如何跟進等資訊。

 

5)設立青年網絡安全專員,加強各方合作

要讓網絡欺凌中的旁觀者發揮保護者的作用,學校、警方和社交媒體平台三方的合作至關重要。政府可考慮參考澳洲的做法,設立青年網絡安全專員,專責處理青年網絡欺凌。

青年網絡安全專員的職責有三: 一、跟進學校轉介的網絡欺凌個案,要求社交平台/互聯網服務商刪除內容;二、與學校合作,向學生講解遇到網絡欺凌時可以如何幫助受害者;三、當網絡欺凌行為觸犯法律時,將案件轉交適當警方部門跟進。

 

負責研究的MWYO青年辦公室研究員陳宇謙表示:「受訪學生普遍認為欺凌是校園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環,即使自己並不是受害者,也會認識一些被欺凌的人。透過這次研究,我們對學生在遇見欺凌時不願意干涉的原因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並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建議,冀能從不同層面提升學生的應對技巧及提供支援的意願,增強學生將來遇到欺凌時的應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