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21

吸引港青到大灣區就業 從學習經驗做起

關鍵字 > 生涯規劃大灣區

國家主席習近平日前在講話中提及,在政策上要吸引更多香港青少年(港青)到內地學習、就業和生活,促進兩地交流。事實上,近年報讀內地院校的香港學生有上升的趨勢。有升學中心表示,即使今年文憑試考生比去年減少,透過「文憑試招生」計劃報讀內地院校的人數比去年增加13.7%。至於選校方面,最為熱門的大學為中山大學和暨南大學,兩者都是大灣區內學位競爭激烈的大學。

 

就相關課題,去年MWYO委託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在8月下旬至10月初進行電話調查,成功訪問1,001位18至34歲的香港居民,並與大灣區的僱主或高層管理人士和曾到大灣區讀書或工作的香港青年進行焦點小組。結果顯示內地學習經驗與往大灣區就業的意欲有密切關係,當中較有效的學習經驗包括由長時間的就學及實習經驗裏獲得。原因是他們會有較多時間去習慣內地的生活、求學以至工作模式,以及透過認識內地而改變一些既有的負面觀感。再者,他們可累積在內地的人際網絡和提升普通話水平,從而提升其在大灣區工作的優勢和自信。因此,長遠要推動港青往大灣區就業,筆者建議特區政府先由鼓勵港青到當地學習做起。
 

提供更多支援往大灣區就學或實習

 

事實上,特區政府有向計劃往內地升學的港青提供資助,於2014年推出了「內地大學升學資助計劃」,目標是資助去內地院校修讀學士學位課程的香港學生。在2020/21學年,通過入息審查的學生可得到全額16,800港幣或半額8,400港幣的資助,而免入息審查資助下合資格學生則可獲得5,600港幣資助。筆者認為可增加現時資助金額,讓所有通過入息審查的學生可得到全額資助,並將免入息審查資助增加至10,000港幣。另外,教育局在2017/18學年起推行的「勉力助學金計劃」,現時只資助有經濟需要的香港學生去內地就讀學士學位期間的開支,包括住宿、膳食及交通等,筆者建議應放寬給所有香港學生申請。

 

除了就學,較長時間的實習體驗都有助港青獲得內地學習經驗,了解就業情況。不過,現時的實習計劃仍有優化和擴展的空間,例如延長實習時間,或可考慮在暑假以外的時間舉行。此外,特區政府應承擔實習生的開支,以減低企業的財務負擔,從而吸引更多企業合作。學校方面,現時香港有不少學校與內地合作成為姊妹學校,舉辦不同模式的交流活動,例如探訪、講座等,但較少提及實習活動。故此,特區政府可多資助姊妹學校嘗試安排實習活動。大學亦可推動更有針對性的實習計劃,並可將有關實習經驗認可為課程學分,以鼓勵更多有興趣的港青積極參與。另外,青年發展委員會推動大灣區實習已有約六年歷史,在一般情況下每年提供接近3,000個實習職位,筆者建議可進行系統性的實習成效評估,以改善現有的實習計劃。

 

大灣區是一個長遠的發展策略,須有長遠的配套支援。就學及實習是最直接的學習經驗,讓港青認識大灣區的發展機遇是否適合自己,再去反思自己的就業目標。筆者認為現時已有不少港青願意往大灣區繼續升學,在拓闊港青就學和就業機會的前提下,社會各界可儘量創造更多機會給他們接觸及了解內地,期望他們在國家推動大灣區發展的大方向中找到適當的位置和作出正確的事業規劃。
 

 

2020年10月21日原文刊於《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