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20

推動社企持續發展 創造更多社會價值

撰寫 : 朱城鋒

香港政府和社會各界多年來一直透過不同渠道,推動社會企業(下稱社企)的發展,並鼓勵包括青年在內的社會創業家以商業模式實踐理想,令整體社會得益。其中效率促進辦公室的「社會創新及創業發展基金」(下稱社創基金)在過去十年已為274個項目提供超過一億港元的資助,配對了近六千萬港元的外界資金。此外,各界亦舉辦有助培養青年社會創業家的創業比賽,為勝出隊伍提供啟動資金,鼓勵青年實踐創新意念。其中由香港中文大學主辦的「香港社會企業挑戰賽」,由2007年至今已推動了超過1,500個計劃

 

各界努力漸見成效,社企項目更多元化和具創意。正如香港大學學者進行的研究顯示,社創基金下有越來越多參加者嘗試以不同創新模式,回應多元化的社會議題,例如共融和人口老化等。但其研究也指出,這些項目往往因為資金、人脈等限制,難以進一步擴大規模,限制了社企所創造的社會價值,而現有支援也未能配合擴展中社企的需要。

 

擴展香港社企的障礙

為進一步完善本港社企的生態,筆者認為有兩個主要障礙須處理。首先是現時香港只有民間認證制度,缺乏對社企的官方定義或要求,甚至不同政府部門的社企相關計劃對申請者是否須持有《稅務條例》第88條下的獲豁免繳稅身份也未有一致規定。個別私人機構更訂明不會資助註冊慈善機構。有社企負責人曾反映是否申請免稅資格存在兩難,一方面固然有利他們申請政府或某些家族基金會資助,但同時令他們難以獲得商業投資。

 

其次是坊間的培訓似乎不足以支持社企擴展業務。筆者曾接觸的青年社會創業家反映現時缺乏有系統的培訓課程,令他們難以設計可持續的經營模式,只能停留在初創階段,甚至未能維持營運。有調查亦顯示,社會投資者認為社企負責人需要更多商業知識以改善其營運模式,才能吸引投資。如此限制了社企的長遠發展和其帶來的社會效益,實屬可惜。

 

各界應思考香港社企的定位甚至定義,並為希望擴大規模的社企提供支援,這可以借鑑新加坡扶持當地社企的相關措施。MWYO青年辦公室於七月前往新加坡,了解當地的青年發展工作,行程包括到訪負責推動當地社企發展的「新加坡社會企業中心」(Singapore Centre for Social Enterprise,下稱raiSE),得到以下觀察。

 

新加坡有受各界認可的社企會員制度

raiSE於2015年,由新加坡政府社會及家庭發展部(Ministry of Social and Family Development)、國家福利理事會(National Council of Social Service)等機構合作成立,以推動社企業界發展。成為raiSE會員要符合特定社會目標及財務要求(見表1)。

 

表 1: raiSE會員要求

營運模式及財務要求

  • 要有清晰的商業計劃,以達致財務持續性和有盈利
  • 不少於50%的收入來自業務
  • 將不少於20%的資源投放在社會目標上

社會目標

  • 須圍繞八個連繫到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的範疇
  • 例如提供就業機會、能力培訓、醫療或社會服務等

服務和受惠對象

  • 為在經濟、心理、社交或生理方面有需要的社群提供服務
  • 社企並須以人為本(human-centered),服務必須以人為對象,例如不能單純推動環境保育項目

 

成為會員後,社企可以申請高達30萬新加坡元(約173萬港元)的資助。raiSE除了直接提供資助,也擔當認證社企的重要平台,協助會員連繫不同投資者或獲取支持或服務。例子包括建屋發展局(Housing Development Board)為會員提供七折租金優惠、國家公園局(National Parks Board)設立的「社企社區城市菜園」計劃只限會員參與。除了官方機構外,亦有商業機構如銀行人力資源公司為會員提供優惠計劃,例如豁免戶口最低存款額要求和服務費。

 

除此之外,raiSE和筆者分享他們在接獲公私營機構邀請後,會轉介會員參與不同的投標,亦有投資者對其會員作出社會投資(social investment)。可見該會員制度有助社企獲得各界認可。

 

raiSE也會透過課程、工作坊和輔導(mentoring)等一系列活動,為不同階段社企的創辦人提供資訊和培訓。會員亦會藉着每月聚會互相分享經驗、困難和解決方法,有需要的會員也可以向法律和市場專家尋求指導。部分活動也面向青年和公眾,包括接觸由大學生成立的初創企業,鼓勵當中有潛質的轉營為社企。raiSE的代表提及大部分會員都能在資助期結束後持續營運,反映其會員制度有助提升社企的實力,從而持續發展。

 

 

香港宜建立具認受性平台 推動社企持續發展

至於香港可如何參考新加坡的經驗以推動本地社企擴展?筆者建議如果港府能夠整合現時不同的計劃的要求,甚至設立一個如raiSE般受各方認可的社企會員架構,可以令社企的定位以至定義更為清楚。社企除了可以憑會員身份獲得不同資助甚至投資,亦可以令一般市民更容易理解和辨認。政府和各界也更容易了解社企業界的發展和需要,以及評估各項資助計劃成效。此外,曾接受政府資助計劃並已成功擴展業務的社企,可向其他會員分享經驗以至提供個別輔導,有助推動整個社企生態的持續發展。

 

正如前文所述,香港政府和各界已有不少推動社企發展的計劃,也不乏具創意的年輕社會創業家回應社會議題。港府和各界值得思考如何在現有基礎上,推動社企生態持續發展,擴大社會影響力。筆者建議先整合現時各方的資源、建立更具規模和具認受性的社企會員網絡、為不同階段的社企提供支援,以協助其擴展業務和社會價值。

 

2023年9月20日原文刊於《經濟日報》